什么是ISO14000?
ISO14000系列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第207技術委員會(TC207)組織于1996年發布的環境管理體系標準,是繼ISO9000之后又一重要標準,它是順應國際環境保護的發展,依據國際經濟貿易發展需要而制定的,它同以往各國自定的環境排放標準和產品的技術標準等不同,是一個國際性標準,對全世界工業、商業、政府等所有組織改善環境管理行為具有統一標準的功能。它由環境管理體系(EMS)環境行為評價(EPE)、生命周期評估(LCA)、環境管理(EM)、產品標準中的環境因素(EAPS)等7個部分組成。其標準號從14001至14100,共100個標準號,統稱為ISO14000系列標準。目前正式頒布的轉化為國家標準的有ISO14001、ISO14004、ISO14010、ISO14011、ISO14012等5個標準,其中ISO14001是系列標準的龍頭標準,也是唯一可用于第三方認證的標準。對我國而言,ISO14000標準的實施,既是為了保護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促進國內外貿,實現環境管理現代化的需要。
ISO14000產生的背景
在近代工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人類過度經濟增長速度而忽略環境的重要性,導致水上流失,大片上地沙漠化,水體污染,空氣質量下降,全球氣候反常,臭氣層耗竭,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和人類生存的重要因素。隨著全球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并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要求推行清潔生產,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污染排放,加強環境管理。所以各國政府非常重視環境問題,紛紛制訂環境標準,出口商品因不符合標準而蒙受巨大經濟損失。環境問題已成為綠色貿易壁壘,影響國際貿易的發展。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在汲取世界發達國家多年環境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制訂并頒布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成為一套目前世界上最全面和最系統的環境管理國際化標準,并引起世界各國政府、企業界的普遍重視和積極響應。
ISO14000標準的特點
◆ 注意體系的完整性,是一套科學的環境管理軟件
◆ 強調對法律法規的符合性,但對環境行為不作具體規定
◆ 強調污染預防,持續改進
◆ 要求對組織的活動進行全過程控制
◆ 廣泛適用于各類組織
◆ 與ISO9000標準有很強的兼容性
ISO14000標準的基本要求
■ 要求建立文件化的環境管理體系
■ 制定環境方針,作出環境保護的承諾
■ 識別企業的環境因素,制定目標指標以改善環境狀況
■ 要求污染預防,持續改進,遵守法律法規
■ 針對企業的重要環境崗位,建立作業程序加以控制
■ 注意各方面的信息溝通
■ 要求對緊急突發事件,建立應急和響應計劃
實施ISO14000的好處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實施全球化經濟戰略。企業的環境表現已成為政府、企業及其他組織采購產品選擇服務時優先考慮的因素之一,ISO14000標準對于提高各類組織的環境管理水平、節約資源、提高效益、降低風險具有全面的推進作用,目前一些著名的跨國企業已開始制訂實施ISO14000的內部計劃,并將ISO14000作為對其供應商環境管理的考核標準。在全球日益重視環境保護的今天,建立ISO14000標準體系,是各類組織提高市場競爭力,進入世界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的綠色通行證,是中國企業突破綠色壁壘,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具體說來實施ISO14000認證將帶給企業如下益處:
◆ 改進環保表現,減輕環保壓力,提高企業形象
◆ 增強環保意識,保護環境,保障員工職業健康
◆ 減少企業污染、節能降耗、綠化公司形象
◆ 突破"綠色壁壘",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 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
◆ 減少環保成本,降低環境風險。
ISO14000與ISO9000標準有何異同?
首先,ISO14000與ISO9000標準都是ISO組織制訂的針對管理方面的標準,都是國際貿易中消除貿易壁壘的有效手段。
其次,ISO14000與ISO9000標準的要素有相同或相似之處。(見下表)
ISO14000
|
ISO9000
|
環境方針
|
質量方針
|
組織結構和職責
|
職責與權限
|
人員環境培訓
|
人員質量培訓
|
環境信息交流
|
質量信息交流
|
環境文件控制
|
質量文件控制
|
應急準備和響應
|
(部分與消防安全的要求相同)
|
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
|
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
|
環境記錄
|
質量記錄
|
內部審核
|
內部審核
|
管理評審
|
管理評審
|
再次,兩套標準最大的區別在于面向的對象不同,ISO9000標準是對顧客承諾,ISO14000標準是對政府、社會和眾多相關方(包括股東、貸款方、保險公司等等);ISO9000標準缺乏行之有效的外部監督機制,而實施ISO14000標準的同時,就要接受政府、執法當局、社會公眾和各相關方的監督。
最后,在體系中,兩套標準部分內容和體系的思路上有著質的不同,包括環境因素識別、重要環境因素評價與控制,適用環境法律、法規的識別、獲取、遵循狀況評價和跟蹤最新法規,環境目標指標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完成,以期達到預防污染、節能降耗、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最終達到環境行為的持續改進的目的。
企業申請ISO14000認證需要提交的資料:
1、申請方須有獨立的法人資格,集團公司下屬企業應有集團公司的授權證明。
2、申請方應建立文件化的環境管理體系。
3、申請方本年度內無污染事故;無環保部門監督抽查不合格。
4、申請方經營狀況良好。
5、申請材料。除填報《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申請表》外,還應包括:
①法律地位的證明文件(如:營業執照)復印件;
②企業簡介(包括質量體系及其活動的一般信息);
③產品及其生產或工作流程圖;
④本行業現行的國家、行業的主要強制性標準、法規(如環保、節能、安全、衛生方面的標準、法規)或其目錄;
⑤ 必要時,其他證明文件。
申請ISO14000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須提交的文件清單:
■ 環境因素及重要環境因素清單
■ 法律法規清單
■ 目標、指標、環境管理方案
■ 四個證明(如適用):市(地)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證明文件包括
□ 通過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批文復印件
□ 通過"三同時"驗收證明文件的復印件
□ 污染物濃度及總量控制指標達標排放證明人
□ 體系運行其間未受到環境行政處罰的證明
■ 區平面圖
■ 社區平面圖
■ 動力及下水管網圖(如適用)
■ 環境監測報告(體系運行后)
■ 主要有毒有害化學品清單
■ 相關法律法規及排放標準
■ 之前的審核記錄及報告等等